企業教練思維
撰文者:孫中平 109 年 4 月 6 日
在經營會議中,主管各自彙報所負責的專案績效,唐協理的銷售專案看似用盡右手的資源,與左手的支援,財務績效仍落後 30%,時間落後 40%,蔡總歪著腦袋聽著協理細說著一.市場大環境太差了…二.競爭對手太強…三.公司資源不足,人又…,蔡總頭又更歪地看著一旁…郭顧問你的看法是?,顧問又細說著我認為要突破現在的困境應該要…;這個案例是企業端常見的「基本歸因謬誤」以及「思維脈絡殘缺」,或許蔡總最終會用經驗與眉角將問題解決,但蔡總總是在想這群公司寄與厚望的人,為何表現總是不如預期,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改變呢?
本土企業顧問多以個人深厚的產業素養,以顧問視野在一定的時間聚焦在經營/管理階層,給目標、給方法、給工具、給方案產出由上而下的作戰能力達成目標;企業教練主要是對經營/管理階層給予帶領團隊/部門「教練式領導」技術,以系統的方法(當下、執行、偕同),開發工作者的技巧與潛能,引導對方自己找出答案與解決方法,
並肩成長達成目標。
台灣以家族中小企業為主,各家企業自有其深度生存經驗與經營眉角,進入企業端成為企業教練非一蹴可及,擔任企業教練除須具備企業顧問深厚的產業素養,最重要的是熟悉運用「教練式領導」技術(請參考 CPIAC 中華國際教練協會網站)深化培育企業內部教練,以及企業教練引導領導者學習思維脈絡建構心法(Mind Maping),使經營/管理階層領導者皆具備看穿水晶球能力。
以蔡總的例子來看,尋求專業企業教練資源,應該是首要的好方法,經由企業教練培育企業內部各階層內部教練人才,提升工作效率與生命價值,其次培育內部教練對企業經營/管理面向中,對專案(事件)中的階層結構與特徵屬性敏感度,能立即建構具高度、寬度、深度思維脈絡,兩者互相搭配,相信在不久後唐協理彙報時,報告蔡總財務績效與進度均超前 30%…,蔡總的頭終於轉正,點頭說「做的好!」。